首页 资讯 正文

一本十分罕见的民国版小学校志——《北平市普励小学校概览》

体育正文 183 0

一本十分罕见的民国版小学校志——《北平市普励小学校概览》

一本十分罕见的民国版小学校志——《北平市普励小学校概览》

图片选自《百年崇文图鉴》
图片选自《百年崇文图鉴》

《北平市普励小学校概览》是(shì)民国时期北京仅存的二三种小学校志(zhì)(含校庆纪念册(jìniàncè))之一,现藏于(xiàncángyú)首都图书馆以及(yǐjí)国家图书馆。清末民初北京涌现一批新式小学堂,1912年统一改称为小学校。据《北京志·基础教育志》记载:“至1927年京师有(yǒu)小学校293504个教学班,学生(xuéshēng)13795人。”至今著名的有:府学胡同小学、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、北京市宣武区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、北京第一实验小学、前门小学等。但存世民国版小学校志的寥寥无几。

北平市普励小学校创办于清光绪二十九年(1903年),位于崇文门外(wài)打磨厂(chǎng)新开路贾家花园。同仁堂(tóngréntáng)乐氏出场地,邵(shào)黼宸出银四五万两作改建购置基金(jījīn)等费用,将贾家花园旧址辟为普善义塾。1906年,普善义塾与台基厂普励学堂合并,遂定名普励学堂,是原崇文区境内第一所私立小学。1912年改为普励小学,韩麟阁担任监督(校长)。1918年改名为北京私立普励小学校,公举(gōngjǔ)邵黼宸任首席校董,金庚绪任名誉校长。1924年改建新式(xīnshì)校门。1932年十月(shíyuè)出版《北平市普励小学校概览》。

《北平市普励小学校(xiǎoxuéxiào)概览》虽然仅(jǐn)有20多页,一二万字,但(dàn)其内容极其丰富。有目次、例言、学校概况序;插图有校门、校徽、校歌、教育部特奖匾额、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奖题给(gěi)校董邵(shào)邦良“敬教劝学”匾额、邵黼宸(chén)先生遗像、邵黼宸先生逝世学务局祭文(jìwén)、金心余校长肖像、十余届毕业生摄影照(zhào)、童子军成立典礼摄影;表录有校董事一览表、校教职员一览表、校现行组织系统表、历届毕业生及在籍学生统计表、校产表、校舍平面图、校各董事捐助经费一览表、各机关补助经常(jīngcháng)费一览表;校沿革概略,校历年大事记,实施概况。附注有:奖励暨劝惩学生条例,学校家庭通知(tōngzhī)簿,鸣谢刊印《北平市普励小学校概览》的捐助先生等。

据邵(shào)(shào)黼宸先生后人“岭南风暖”《挥之不去的(de)民国情结》记述(jìshù):普励小学(xiǎoxué)出资人邵黼宸(字云清),是(shì)(shì)(shì)我外婆的父亲,祖籍浙江绍兴,但几代人一直在京城为清皇室做事。1903年由邵家出资,同仁堂乐家提供场地,共同兴建了普励学堂,民国元年更名为普励学校。外婆娘家姓邵,外婆是邵黼宸的长女,大号邵超千。外婆的父亲邵黻宸以及祖父原本都是为清皇室掌管库银的官吏,家盛之时,邵家的房产遍布京城各个城区,直至“文革”中被没收强占交换。母亲回忆小时常去外公家小住,他家的花园一个套一个,最里面的花园常年没人进去,花园深处的空房子竟有闹鬼的传说。20世纪九十年代邵家最后一处房产拆除时,院内有大小200多块(duōkuài)太湖石竟不知如何(rúhé)处置。清朝末期,皇权岌岌可危,靠(kào)吃皇粮(chīhuángliáng)已没有出路,这些前清官员便(biàn)纷纷下海(xiàhǎi)兴办实业。邵家除了和乐家合建这所小学外,还另办一所水校。所谓水校,实际就是操练消防员的培训基地,同时也承担消防事务。北京古建筑(gǔjiànzhù)以及当时的民房几乎都是木质材料,消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所以无论是办学堂还是建消防队,都是应当(yīngdāng)时社会之急需,也是民族责任使然吧,这些行业可都是赔钱的行当。

又记述:民国(mínguó)元年(nián)(1912年),普励学堂更名为(wèi)普励学校,由我外公(韩慎先)的父亲韩麟阁出任校长。韩麟阁生于1866年,清朝末期曾在(zài)清吏部任职,目睹满清政府的腐败没落,愤然辞职,回家经营自己的产业。1912年我外公15岁,当然不可能迎娶我外婆,所以当时邵家和韩家并非姻亲关系,之所以由我外公的父亲韩麟阁出任校长,是出于(chūyú)邵家、韩家和乐家的世交之情。韩麟阁的父亲也(yě)在清吏部任职,当时京城颇有名气(yǒumíngqì)的“打磨(dǎmó)厂韩家”指的并非是韩麟阁这代人,而是外公的祖辈,也就是说三家的上几代人同是为清皇室服务的,相互之间早有交往。韩家一直居住在打磨厂中街,打磨厂是以同仁堂为代表的药行所在地,韩家一般举办寿庆等家宴也会(huì)选在打磨厂药行(chǎngyàoxíng)会馆(huìguǎn)举行。韩麟阁除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受到尊崇之外,还(hái)因为他结交甚广,特别是当时的文化名人居多,因此韩麟阁出任校长也在情理之中。后因韩麟阁举家迁居天津,再(zài)由邵黼宸以及后人接管。

19568月,普励小学(xiǎoxué)校由政府接办,改名贾家花园(huāyuán)小学。19664月,因1965年乐家胡同(hútòng)与贾家花园合并为(wèi)同乐胡同,学校遂改名为同乐小学。1996年,同乐小学与打磨厂小学(前身为始建于清同治七年的巴氏觉罗学堂,民国(mínguó)初改为铁柱宫小学,1934年改为打磨厂小学)合并为前门小学。原普励小学遗址位于(wèiyú)同乐胡同,校门为80年代末改建。2015年笔者走访时已封闭。

金心余先生在《北平市普励小学校概览》概况序写道:“有(yǒu)爱人之心无爱人之力者不足以成事,有爱人之力无爱人之心者尤不足以成事”。既是对(duì)邵黼宸先生致力基础教育事业功绩的(de)褒奖,也是对后人的忠告……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书“敬教(jìngjiào)劝学”题匾、民国三年时任教育总长(zǒngzhǎng)汤化龙(tānghuàlóng)书 “功资养正” 题匾,对加强我们今天基础教育中的小学教育事业仍有一定的借鉴。

作者(zuòzhě)系原北京工业志编审

2025年(nián)612日重新修改于陋室

一本十分罕见的民国版小学校志——《北平市普励小学校概览》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